大硯國際建築師事務所+張鶯寶建築師事務所
烏石港曾為宜蘭第一大港,因港中矗立巨大黑色礁石得名,「石港春帆」為蘭陽八景之一。然而,十九世紀末因船隻觸礁沈沒和河川改道等因素,烏石港逐漸淤積港口功能漸失,最終成為半鹹水半淡水之沼澤。1980年代末期,農委會漁業署計畫開闢烏石漁港,地方人士因憂心烏石故景消失與生態破壞,除倡議設置烏石港遺址公園外,也以興建遊客中心的方式,來表徵烏石港新紀元的到來。
遊客中心設計完全遠離俗套,與環境緊密扣合,提示了我們,原來遊客、地方與自然之間是可以出現一種自在舒適的交往關係。按照台灣一般作法,遊客中心大多搬些所謂的地方建築語彙拼貼而成,而這些語彙縱使運用高明,也常讓人有意義過多與過度詮釋之感。由於充分領略到基址擁有處於山海交接的自然壯麗景色,以及自然生態與人文意義都已非常豐富的烏石港遺址沼澤,設計者蓄意使遊客中心的建築語言中性低調,僅成為一個背景,好讓遊客能充分體驗此處的場所精神。為了達成此目的,完整的房舍因此被解體,僅剩平台與屋頂上下兩部分,之間透空讓環境自由穿越。平台為土地之延伸,靜謐沈默;深遠懸挑的水平屋頂則可盡情召喚山海。為此,水平屋頂必須盡量低限表達,因此大膽使用桅桿式立柱與平面薄板式屋頂,兩者交會處並採水滴型開口,讓懸挑感更為生動。總之,遊客中心設計用意單純清晰,形式準確且技術精鍊,為台灣最美的懸挑建築。
< 建築導覽|作品一覽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