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 Dongao Elementary School 東澳國小

1986
陳志梧+巫光照+張義震


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後,宜蘭在陳定南第一任縣長後期,發展出較靈活經費運用模式,公共工程品質開始飛躍成長,東澳國小即為這過程重要的試金石。奠基於地方的特殊需求與對之前校園空間品質低落的不滿,縣府凝聚出「化零為整」政策,將原本零星分配的校舍改善經費,集中運用在某些校園整體改造上,希望逐次推展下去後,讓校園空間全面改觀。這個以長遠的「整體規劃」取代臨時起意營繕工程的想法,首先嘗試在南澳國小(林盛豐),第二次為東澳國小。

設計者當時想追尋的是:「位處海天一隅的原住民小學可以表達出何種genius loci?」genius loci即為該地點的「場所精神」。在仔細審酌過鄰近的山海和社區關係後,決定保留校園中原有的大樹,並以這些大樹來發展配置。其中一棵超過百年的老榕樹,與東澳國小歷史幾乎一樣久,經過巧妙的設計後,與圖書室、行政空間和音樂教室等學校公共空間整合一起,老榕樹成為公共活動的重心。各年級教室則配置於西側,擁有自己的院落,並與原有大雀榕合為一體。如此大樹與建築的密切交織,構造出實虛空間之間既對比又相互滲透,加上親切空間尺度的迴廊,流暢在其間扮演中介,的確將場所的詩意展露無疑。

東澳國小是我們今日所謂「宜蘭經驗」最早完成的案例之一,但其重要性卻常被低估。其設計積極顯露「環境整體」的意涵:建築僅是環境中的角色之一,建築該攜手與各種可能的元素一起成就環境。日後開放校園的諸種價值,在此案中皆已預示。


< 建築導覽作品一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