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 Kaisyuan community Park 凱旋社區公園

2001-2003
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.龔書章

公園的概念很早就有,但城市的公園,主要是十八世紀的產物,因為工業革命的成功,把人們從鄉村引入城市,公園的作用除了以人造的自然,調節過度密集的建築環境外,另一個主要用途就是供人們休憩。所以,以往社區公園多公式化地,在一片平坦的都市公園用地裡,像衛兵站岡那樣植一些樹排,再放置幾組量產的遊憩器具,供兒遊戲。

公園與公園活動真的只有如此制式嗎?其實,「休憩」是個有趣的名詞,即使以戶外活動作公分母,每個人都可能有其自己定義或需要的休憩形式或內容,有人要散步,有人要跑步,有兒童要遊戲,有長者要聚集聊天,有年輕人要打球、運動 ,有表演要進行,有觀眾要坐席等,簡而言之,公園像一張床,最好能包容所有人的異夢。這顯然不是台灣一般制式化的社區公園所能完成的任務,但凱旋社區公園可以!

凱旋社區公園四週為道路環繞,旁邊有廟宇新福宮。以往為了對應道路的影響,公園常圍以鐵欄杆,但這樣會破壞了開放的感覺。在此,設計者則巧妙地利用有斜度的大草坪,朝臨道路的邊界緩緩上昇,再接上後來延伸為立體高架之散步道的斜坡,形成無圍牆之形,但有圍牆之實的狀態。而立體騰空且彩帶般相互交纒的散步道,不僅豐富了散步的內容,可以作為瞭望遠景或觀看大草坪活動的平台,還傳達了休憩本身與隨性、自由相關的意象。

在對應新福宮那一區,設計別有匠心地,空出一塊完整的地,這可以作為廣場或社區節慶辦桌之用,尤其是配合廟宇迎神賽會的活動。而此區靠大草坪那側,藉由高架散步道下方的半戶外空間,散置一些長椅子,讓人們可以在此會面、聊天,空間形式雖然現代,但感覺完全符合傳統廟埕的精神。



< 建築導覽作品一覽